配资评测论坛网
春册,也称春宫图、秘戏图。
日本称它为“春画”,欧洲叫“一只手的读物”。
胡也佛 绘
在许多人印象里,“春宫图”和“小黄漫”无甚区别,属于色情读物。
普通人提起春宫图,也几乎是“谈性色变”,哪怕现在色情产品的种类早比前人丰富。
可国内外仍有不少艺术家、学者喜欢研究中国春宫图,其中不乏为此著书立说者,如上个世纪荷兰驻中国的一位外交官高罗佩(著《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等)。
有时候,画过春宫不会影响一个人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反倒能在后世传说里增添一抹“风流”色彩,像《清明上河图》的画师仇英、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都是出了名的春宫高手。
但也有时候,画过春宫图会“耽误”一个艺术家。
胡也佛 绘
我国就有这么一位国画、连环画大师。
他一手“铁线游丝”的好本事,然而与世长辞后为世人常常提及的,却总是春宫图。
01
被春宫图“耽误”的大师
他画的仕女才叫风情万种
若称胡国华,可能没几人反应过来,但若说“胡也佛”或“胡若佛”,想来就如雷贯耳了。
提起胡也佛,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他画的“春宫图”们。
比方说《金瓶梅》,这系列插页的确是讲胡也佛时绕不开的杰作、代表作与“纠葛”。
由于画了这类“春册”,他成了一个很有争议的画家,钦佩他或是批评他的都不少。
《金瓶梅》故事
但他也仅画了寥寥几年,后来因为“画春册”的罪名及一些其它误会被批斗百余次,他便搁笔,不再创作此类画作。
就连工笔仕女图都画得少了,往后二三十年画的甚至不超过十幅。
《西厢记》全幅
《西厢记》局部
要说胡也佛绘画艺术的高峰,不止春宫图一座,还有仕女图和山水画。
他本就是一位刻苦的画家,外加他在对物象的形象摄取提炼而诉诸笔墨的功夫上有极佳的天赋,感悟力很强。
无论是人物画、连环画,还是后来的山水画,他都能将画面勾勒得传神脱俗。
知名出版人茅子良就评价胡也佛:
“笔墨(色)融合一体,得以化传统为新格,从技法功能到审美趣味更具有直观特征、涵括万物的形神之美”。
尔后更是直言胡也佛的作品,有“令人愉悦和喜欢”的能力。
本来,《金瓶梅》在当年也是个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画过这本小说的画家数不胜数。
但胡也佛的《金瓶梅》与大多数作品相较之下却精致很多,且人气高,影响大。
那会儿胡也佛一幅春宫图笔润很高,以金计价。
乃至有小报夸大其词地谣传胡也佛为了绘制这些线条,眼睛都熬成个高度近视——这还真有人信。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
细看胡也佛的春册,别说屏风、器皿、衣服上的褶子一线不落,就说一度春宵的闺房窗前的葡萄树,都要画得果子颗颗清晰、枝干叶脉分明。
如此还只是细究其轮廓线条,尚没有说到那些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的色彩。
据胡也佛儿子胡南洲为父所撰的传记《我的父亲胡也佛》中写,胡也佛接稿的定价标准是“一两黄金画三张”,大约共需要两个月。
如此精细程度,还能有如此速度,令人喟叹。
曾向大家介绍过,画“春宫图”爆火的90后女孩陈韦伶(可点击下方图片直击访谈),她也很喜欢胡也佛。
“他画得特别有意境,人物很生动,肢体感让我觉得很超前。”
90后潮汕女孩陈韦伶的“春宫图”
胡也佛画的春宫图风格清健讨喜、笔画流畅,敷色丰富华丽却毫不落俗,构图独特而造型能力又十分高超成熟。
一言以蔽,这些说是“春宫图”,却能长时间经得起作为艺术品的仔细推敲。
02
“从鸟叫到鬼叫”
超绝笔力是这样炼成的!
“笔力”,现在对许多人来说,大概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尤其在插画艺术日渐拓展丰富及板绘流行后,几乎少有人再密切关注画师的笔锋,更多地是向构图、创意、色彩等方向研究。
这是胡也佛作品中,一张构图非常美的作品,可惜并未找见原图
但那个时代的画家不同,他们没有随意捏造形状粗细的笔刷,没有可以撤回或消除错误的返回键,没有移动鼠标或输入几组数字就能改换想要颜色的数码色盘。
他们的笔力都是一朝一夕、扎扎实实炼出来的。
胡也佛1908年出生在浙江余姚,10岁出嗣给了叔父叔母。
慈爱的叔母当时看他喜欢画图,便将14岁的他送到宁波上中学。
然而不幸的是,叔父叔母没过多久竟相继故去了,于是胡也佛只好孤身又辗转到上海美专学习,后复转到新华艺专。
也是这时,他打下了扎实的西洋画基础。
胡也佛的一身绘画技艺,在学校有专业的艺术培训,在学习之外还有生活为他千锤百炼。
他在上海美专读书时,经济条件便不太好。变卖家产维持之余,他有时还会替白俄老师代笔,小小年纪就在法国总会画壁画赚大洋补贴。
但学到最后一学期时,还是维持不下去了,差点肄业,然而学校却破格赠予了胡也佛毕业文凭。
那时的美校风气还算开明自由,给毕业文凭的标准是学生所交的毕业作品绘画水准通过即可获得文凭。
胡也佛这样,算是提前一年“毕业”,他的笔墨功夫便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初期,胡也佛开始从西洋画转向国画学习。
但尚且年轻的胡也佛笔力还弱,并且不够创新,所以画也常常卖不出去而入不敷出。
胡也佛 绘《红楼梦》人物故事
也是从这个时候,胡也佛一天画一张“六尺中堂”,除了生病及在“干校”劳动学习之外,都在画画。
其中有正经八百的作品,也有习作。
节假日无休,“早四晚十”地画,直逼现在所说的“007上班制”。胡也佛戏称此种作息为“从鸟叫到鬼叫”,可一直到退休后都保持这样的创作习惯。
到了1945年,妻子的医药费及儿女的学杂费,终于让胡也佛一家走到了贫病交迫之际。
于是他不得已想到了画春册。
然而他纵使走上了“手低”的道路,也不改“眼高”的标准。哪怕是画春宫图,他都要求画卷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要是最好。
对人物画的要求就更高了:头发要细密而又平衡,印章出自名家之手......
而这种“完美主义”的脾性,在他的仕女图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03
笔下春痕不老
画中高峰座座
胡也佛的仕女图清新,因为经常出现大片植物,譬如竹子与芭蕉。
尤其芭蕉在现在的美人画中,似乎已经不常见了。
可是芭蕉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意象之一。在古人看来,芭蕉极富物色美感,历来都被文人才子投射进诸多思想情感。
其中“闺怨相思”“显示情趣”,是常有的意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写过“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一词。
胡也佛的仕女图里画的芭蕉不少,姿态各异,形状各异。画中仕女或坐或倚,情态婀娜姣好,眉清目秀,雅俗共赏。
正如张大千所评价的,“人物线条高雅”“画得真好”。
可惜的是,1949年后,他笔下的仕女图就再难看到。
但他此时从国画转向连环画(后还是转回山水国画),和另一位知名的连环画家张令涛合作绘制连环画。
张令涛构思设计铅笔底稿,胡也佛画墨稿、勾线条。
二人就此成了连坛有名的“黄金搭档”,出版了一系列风靡的《红楼梦》《杨家将》《西汉演义》等连环画系列。
胡也佛、张令涛 绘《黛玉葬花》
此间他还与钱笑呆等知名连环画家合作《铜墙铁壁》连环画,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应邀为国际饭店创作客房布置画,及金山石化总厅创作国画。
【向下滑动 查看完整长卷】
胡也佛的山水画
尽管胡也佛的绘画生涯中有不短的西洋画学习创作背景,但他的艺术观却始终是“洋为中用”。
“继承前人的艺术遗产,即使中国画有缺点,只能采用以西洋画之长弥补国画之短,切忌对西洋画生搬硬套来作中国画,会成为不中不西、非驴非马......”
有意思的是,造诣颇高的大师胡也佛,后代却没有以绘画为生的。
只因他一生将近半数时间都处于家庭贫病交迫的境况中,他便有一次对孩子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择业教育:
“单凭绘画不能养家糊口的,身处乱世在生活无着落时万万不可当职业画家,应该当饿不死的医生,在生活不成问题时,有兴趣时当个业余的尚无不可。”
从左至右分别为胡明(胡也佛之孙)、胡也佛、李黛华(外孙女)、陈芝仙(胡也佛之妻)
然而哪怕这样教导这些孩子们,他自己却没有一天放弃过绘画。
胡也佛1980年因肺癌逝世,今年是他逝世45周年。
多年的绘画坚持,造就他一生两座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就高峰,一座是40年代的仕女图,一座是70年代的山水画。
纵观他如此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艺术生涯,若不是视画画为生命——
又怎会在人生低谷处接连迸发创作的生命力,绝不肯叫春痕老去呢?
【征稿信息】
第四届CIAC征稿开始啦!
15w+奖金,四大赛道,大咖评委阵容
也许下一个插画新星就是你!
(点击下图查看征稿详情)
【赛事合作伙伴】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