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夜里,接到一个熟人的紧急电话股票配资实盘平台,原来是他的客户家孩子在住院抢救,生命垂危,让我问问情况。后证实因流感并发闹坏死,周五晚上送北京最好的儿童医院,周日孩子就走了。 去年12月份在上海进修,也见到一个男孩被同学传染上流感出现爆发性心肌炎,一度病危,需ECMO辅助呼吸,但上ECMO的第二天双下肢出现严重的静脉栓塞,虽经过积极的治疗,但有一条腿最终没有保住,截肢了。好在命从“阎王”那里救了回来。 事实上,每年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人死亡。
1.什么是?流感有哪些类型?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由于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使用的RNA多聚酶没有校正活性,导致其每复制大约一万个核苷酸就会出错,致使其发生突变的频率高。发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进而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即季节性流感。例如,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就是来源于禽、猪和人的重配株。
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流行。
人是乙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在海豹和雪貂中也有发现,其变异较少,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狗和猪,其结构较甲乙两型稳定,80%的人在7-10岁时就已有丙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提示儿童期的普遍感染继而获得免疫,因此大多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散发病例,几乎仅有2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
丁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2.哪些人得流感危害更大?
流感相关住院和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以及具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其中5~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每年有10%~15%的儿童因流感就诊,尤其是<1 岁婴儿就诊率最高。大约30%的流感儿童发生并发症,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患基础性疾病的儿童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将近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健康儿童。
慢性基础病患者:与同龄健康成年人相比,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其流感相关住院率和超额死亡率更高。
孕妇: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孕妇怀孕后由于机体免疫和生理上的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研究还显示,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产、婴儿死亡、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医务人员感染流感病毒可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就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
老年人:流感感染是老年人的重要死因。在不同的年龄组中,≥60岁年龄组流感确诊病例的住院率最高。在我国,成年人流感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65岁组,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病例中超过86%是≥65岁老年人。
3.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h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h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平均5天),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老人和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4.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5.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成人相似。儿童感染乙型流感,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常见。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7.如何预防流感?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其中三价疫苗有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包括0.25ml和0.5ml两种剂型;四价疫苗为裂解疫苗,可用于≥36月龄人群接种,包括0.5ml一种剂型。目前还有鼻喷减毒三价疫苗。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所以,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在9月中旬前后进行接种。
(2)药物预防: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